导学方案2 考向1 考点1 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word教参)-云顶国际集团
2024-06-14
|
7页
|
18人阅读
|
0人下载
教辅
导学方案二 文体特征把握与分析“信息类文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论述类文本、说明类文本和程序类文本。“论述类文本”主要是提出论据或试图说服读者倾向某种观点,往往通过自己的文章彰显他们的个人见解,如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说明类文本”即提出信息,提供解释和定义,进行比较,如科普文、新闻报道、调查报告等;“程序类文本”主要表达实现某个目标的具体步骤,或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某类信息。考向一 分析论述类文本特征考点一 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一)审题:确定思考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对论点与论据关系的分析,选项均为文外材料。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诗画异质”观点的主要内容。(二)读文:提炼整合文本信息1.“粗”读,整体感知,厘清行文思路请填写下面文字中画线处空缺的内容。(1)材料一探讨了莱辛的“________”观。作者先讲述这种观点产生的缘由,再分析这种看法的推论和________,最后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该观点作具体阐释。明确:诗画异质 结论(2)材料二以中国古人对________的讨论来解读莱辛的“诗画异质”观。选文先肯定了莱辛的理论,并赞赏其_________。点出莱辛的主要论点,再列举中国古人对诗画关系的讨论,最后强调莱辛的研究更透彻。明确:诗画关系 透彻深细得多2.“细”读,抓住内容要素,理解作者观点请填写下面文字中画线处空缺的内容。(1)材料一第10段分析莱辛观点认为,图画叙述动作时,必________,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________,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明确:化动为静 化静为动(2)材料二第2段认为,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________的时间,________只能是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明确:最小限度 绘画参考答案 d 莱辛“诗画异质”的观点是“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d项,“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这句描写中前一句写图画摄取的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后续过程,能支持莱辛的观点。a项,“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意思是:诗歌要空灵,才是好诗,可以入画的诗还是眼中有“金屑”,即诗歌如果能入画,那就还有障眼之物,不算空灵的好诗。本句主要强调的是诗歌要有空灵的意境,而画则要有形,二者虽不同质,但莱辛的观点是从空间与时间来划分的,此选项不能支持莱辛的观点。b项,“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意思是:文章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文章,两种艺术形式不同而志趣一致。这是诗画同质。c项,“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认为诗画能圆满结合,显然是认为诗画同质。故选d项。(一)参照教材范例[教材原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修辞立其诚》节选)“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典型题目]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a.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出现“跪求体”“哭晕体”,文风浮夸荒诞,令读者反感。b.《滕王阁序》凭借华美的文辞、抑扬顿挫的节奏、骈散结合的句式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c.汉初文章有质朴畅达之风,有经世致用之功,折射出了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d.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写文章一定要符合实际,远离空洞抽象,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解析 材料的观点是“‘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b项,强调了文章文采、用典与节奏,而非“诚”。故选b项。答案 b(二)构建知能网络所谓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论点准确鲜明,需要论据来支撑。命题者依据文内观点,选用文外论据来加以印证,这就需要找出二者的契合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新乐府是唐人所作新的乐府诗,多由文人创作。什么是新乐府?由于《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人们通常依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来判定一首诗是否是新乐府。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郭茂倩在收录新乐府时,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但由于这些音乐文献大多失传,所以今天我们仍无从得知其界定的具体依据,这就给后人的界定和补辑造成了困扰,比如哪些作品是唐代的新歌曲?早在1995年,葛晓音在《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中,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并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代表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新乐府,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其乐府卷中。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其后,人们仍不断尝试制定更为具体的判定标准。人们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的目的,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历史与文学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新乐府作品。这些作品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合。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辞序》的解读不同,所以对新乐府的界定标准就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哪些是唐代新乐府,这就给研究者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新题乐府的概念。新题乐府侧重于表现题目的创新,其实和新乐府是一回事。根据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唐人的新乐府内容很丰富,既包括如元白新乐府那样的揭露现实、批评政治的作品,也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至于唐后,历代不乏题为新乐府的作品,那都属于诗人的拟作了。(摘编自张煜《新乐府相关问题辨析》)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得知其界定的具体依据。b.葛晓音提出新乐府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存在着很多乐府辞无法归类的问题。c.人们制定出的具体判定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无法完美诠释什么是新乐府。d.唐代新题乐府虽侧重于表达题目的创新,但内容“全无古义”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解析 d项,“但内容‘全无古义’或‘颇同古义,全创新词’”错误。此项信息是对唐代新题乐府的批评,不能作为材料二观点的论据,而且“但……”相关的批评无中生有,原文信息是“新题乐府侧重于表现题目的创新……也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a项,在材料的第二段,作者由“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这件事,说明“新乐府的界定标准”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b项,在材料第三段,通过“存在着很多乐府辞无法归类的问题”,进一步说明“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不能确定的事实;c项,在材料的最后一段,作者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来说明“新乐府的界定标准至今还不确定”这一问题。故选d项。答案 d(三)掌握思维路径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辨类型+找对应+明限制1.辨类型(比较思维)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等)。辨析要注意选项对论据类型的判定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或增添。2.找对应(定向思维)分析各论据所能证明的论点(分论点),弄清楚论据与论点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3.明限制(辩证思维)论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有限制条件,命题者故意忽略论据使用的限制条件,造成选项错误。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限制条件”与论据的关联性。[学后反思 不留遗憾]想想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