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云顶国际集团
2024-06-16
|
2份
|
28页
|
0人阅读
|
0人下载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5分)1. 按要求填空。(1)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书愤》)(2)_________________,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3)《屈原列传》中评价《小雅》的艺术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五代史伶官传序》)(5)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燕歌行》)2. 解释加点词。(1)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2)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五代史伶官传序》)(5)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墨子兼爱下》)3. 按要求选择。(1)以下文字最可能选自( )广义相对论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表面上这个理论很宏伟,只要几个简单的假定就能得到宇宙的一般特点,包括光线弯曲和大爆炸本身,所有这些都已进行测量,精度令人吃惊。如果在早期宇宙中人为插进一个宇宙常数,甚至膨胀问题也能得到解释。这些解答给我们有关宇宙诞生和死亡的最令人信服的预测。a. 科普书籍 b. 论文摘要 c. 调查报告 d. 科创大赛成果推介(2)将下列编号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面对文字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主体的中介感,把文字作品和听者置于脑后,会破坏朗读的审美价值,反而丧失了创作初衷的积极意义。①不应忽视听者、自我陶醉,而应由己达人、声情并茂②不应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应力求正确、竭尽所能③不应无视韵律追求“自然”,而应捕捉韵味、讲求波澜④不应只凭感觉望文生义,而应强化感受、引发感情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③①二、阅读65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写道,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狼与狼一样,总是处于斗争关系之中。他还认为,斗争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第二种是猜疑,第三种是荣誉。第一种原因是为了求利,第二种是为了安全,第三种是为了求名誉。这三种都是利己的,霍布斯相信人类利己的本能构成了真实的人性。②人性的自私与争斗无限制地膨胀,结果是自然状态成为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这种战争状态使人的生存无法稳定。霍布斯说,“最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和短寿”。霍布斯政治科学的出发点,是对人性之恶的实际观察。他认为,个人受到一种奇特动力的驱使,“我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力欲。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蜀,希望获得比现已取得的快乐还要更大的快乐,也不是他不满足于一般的权势,而是因为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也保不住”。③正是因为人有这样的生存恐惧,所以需要有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来对恶形成遏制的力量,那就是“国家”,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国家这个利维坦是掌握在“一群人”手里的最高权力。再能干的国王、元首、总统,也不可能一个人来进行统治,他必须要有一帮人跟他一起来统治,霍布斯称这样的“一群人”构成的“像一个人”的国家为利维坦。④利维坦是希伯来圣经里的一个怪物,原型可能来自鲸及鳄鱼。“利维坦”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着“扭曲”“漩涡”的含义。利维坦是一头蛮横到足以与撒旦相提并论的强大怪兽和恶魔。霍布斯用利维坦来比喻国家,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国家是个残暴的怪物,不要指望它成为什么仁慈爱民的政府。但是,如果利维坦是恶的话,那是必要的恶,没有利维坦,人民会遭受更大、更多的灾难。必须要有利维坦,完全是因为人自己天性邪恶的缘故。⑤人天性自私、贪婪、暴力、恃强凌弱、弱肉强食,总是在对他人造成武力威胁。霍布斯认为,用武力来遏制他人的武力威胁,“这并没有超出他的自我保全所要求的限度,一般是允许的”。但是,有的强徒会超出这个限度,“以自己在这种征服中的权势为乐;那么其他那些本来乐于安分守己、不愿以侵略扩张其权势的人,他们也不能长期地单纯只靠防卫而生存下去”。所以他们就会寻找一个可以制服这些强徒的权威,以契约的形式赋予这个权威最高的,绝对的权力,它就叫“主权者”。主权者不受前人的法律制约,也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制约,因为不可能想象还有个凌驾于主权者之上的权力。不确保主权者的绝对权力,国家就会陷入动乱。这是绝对专制权力的正当性所在。主权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言论监督等广泛的权力,而且因为主权不可分割,权分则国分,国分则不国,所以主权者也无权转让自己的权力。这样的规定其实已经人为地创造了一个凌驾于所有人、所有权力之上的权力。⑥霍布斯认识到对主权者赋予如此广泛、绝对的权限所带来的风险,但他更在意没有主权者的危险。a.像这样一种无限的权力,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但缺乏这种权力的后果,却是人人长久相互为战,更比这坏多了。b.霍布斯认为,在绝对权威(也就是权力)被滥用与因为缺乏权威而失序之间,必须做出两害取其轻的选择。c.无论是将最高权力授予一个统治者,还是授予一些贵族,或者授予民众大会中的许多人,它都是人们能想像得到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d.他的选择是,就算权威很霸道,甚至非正义,也比因缺乏权威而不稳定和不安全要强。这样一种两难选择困境经常成为人们虽不满意现有秩序,但还是不得不默默忍受的一个原因。⑦霍布斯理想的君主国是专制的,他虽然不反对民主国家,但对民主国家的结果怀有恐惧。在他的想象中,民主国家似乎与相互为战的自然状态最为接近。民主的那一套理念在霍布斯的学说中是不被信任的。在可选择的有限的政体范围内,他把最符合他政治理念的君主制度列为首选。在今天的许多读者看来,虽然霍布斯的价值观念、哲学基础早已不属于旧阶级的阵营,但他得出的明确专制主张却是他学说的最大的遗憾之处。(有删改)4. 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5. 根据文意,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霍布斯不认可民主制度,但也不反对民主制度。b. 霍布斯认为造成人无休止的权力欲的原因主要是内心的贪婪和不满足。c. 霍布斯要建立绝对权威的国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与民众的生存需求是相符合的。d. 为避免民众用武力遏制他人威胁的局面,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可制服这些恶行的权威。6.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成立的一项是( )a. 霍布斯虽然认为君主制符合他的政治理念,但他并不认为君主制是绝对完美的。b. 民众经常认为缺乏权威而造成的失序比一个令人不满的权威更可怕。c. 主权者的权力是契约授予的,所以主权者无权转让自己权力。d. 用“利维坦”来命名国家,是因为在霍布斯观念中国家具有恶的属性。7. 小明在阅读第⑥段时,发现a.b.c.d.四个句子顺序已被打乱,但他无法复原。请你帮小明排出正确的语序,并向他解释这样排列的理由。8. 请用卢梭对人的天性的主张,反驳本文中霍布斯对国家权力正当性的观点。(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夜归人(美)爱伦•坡①年轻的妇人静静地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声音。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铮亮的窗玻璃上。②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③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做丈夫的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④“为什么呢?”⑤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⑥“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⑦“好的,我答应。”她说。⑧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前门。⑨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⑩“是谁在外边?”她喝道。⑪“我是伤兵,大雪天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⑫“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⑬“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⑭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⑮“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夜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⑯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的,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⑰“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⑱“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⑲“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⑳“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㉑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起了他的手枪。㉒“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㉓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㉔“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㉕“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9.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 丈夫临走时告诫妻子千万不要离开屋子和不许让任何人进来,表现了丈夫的细心和对妻子的深切关爱。b. 小说中年轻妇人的丈夫是一位重要人物,虽然他在作品中只露了一次面,但他的影子在小说中随处可见。c. 年轻的妇人想到请伤兵帮忙,告诉他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表明此时伤兵已经赢得了她的信任。d. 小说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巧妙地传达了作品内在意蕴。10. 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请分析其作用。11. 第⑮段的两处画线句体现的妇人形象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进行赏析。12. 小说最后“妇人”发现自己杀死的强盗是丈夫,但伤兵问她“认识这个人吗?”时,她却说“从没见过!”,你认为这一意料之外的结尾是否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三)(8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青玉案①【宋】•黄公度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裛②残别袖燕支雨,谩③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注】①这首词是在词人召赴临安、离开泉州幕府时所作。清·陈廷焯《云韶集》曰:按《词综》云,公等第后为赵忠简所器,秦桧颇衔之,及召赴行在,随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故寓意此词,盖去就早定矣。②裛:通“浥”,沾湿。③谩mán:欺骗。13. 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不适宜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a. 《复堂词录》 b. 《新题乐府集》c. 《精选古今诗馀醉》 d. 《词林纪事》14. 下列选项中,最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 笔力清健,极体物浏亮之致(俞陛云《两宋词释》)b. 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李慈铭《越缦堂诗话》)c. 考功所立,不在文字。余于乐章窥之,文字之中,所立寓焉。(曾丰《知稼翁词集序》)d. 至寓议论于协律宫,犹觉激昂慷慨,读之色舞。(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15. 有评论者认为,这是一首伤别离之作。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四)(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孙晟,本名凤。性阴贼,好奸谋。少为道士,工诗,于庐山简寂观画唐诗人贾岛像,悬于屋壁,以礼事之。观主以为妖妄,执杖驱出之,大为时所嗤。改儒服,谒唐庄宗于镇州,授秘书省著作郎。天成初,朱守殷据夷门叛,时晟为幕宾,赞成其事。是时晟常擐①甲露刃,以十数骑自随,巡行于市,多所屠害,人为之切齿。城陷,朱氏被诛,晟乃匿迹更名,弃其妻子,亡命于陈、宋间。会同恶者送之过淮,吴人方纳叛亡,即以伪官授之。晟亦微有词翰,李昪②伪尊杨溥为让皇之册文,即晟之词也,故江南尤重之。②显德三年春,王师下广陵,江左惊窘,李景伪署晟为司空,令奉贡于行在,世宗遣右常侍刘悦伴之,赐与甚厚。洎随驾到阙,舍于都亭驿,礼遇殊优。每召见饮之醇醴问以江南事,晟但言“吴畏陛下之神武,唯以北面为求,保无二也。”先是,张永德守下蔡,素与李重进不协,每宴将校,多暴其短。一日,永德乘醉,乃大言重进潜畜奸谋,当时将校无不惊骇,由是人情大扰。时李景觇而知之,因令人蜡书遗重进,劝为不轨,重进以其蜡书进呈,世宗览之,皆斥讟③反间之言。世宗怒晟前言失实,因急召侍卫都虞侯韩通令收晟下狱,与其从者百余人皆诛之。翌日,宰臣上谒,世宗亲谕之,始知其事实。议者以晟昔构祸于梁民,今伏法于狱,报应之道,岂徒然哉!③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报之。及将下狱,世宗令近臣问以江南可取之状,晟默然不对。临刑之际,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以死谢。”遂伏诛。(节选自《旧五代史·周书·列传第十一》)材料二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焉。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作《死事传》。(节选自《新五代史·死事传序》)【注】:①擐:穿着。②李昪,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后文李景(即李璟)为李昪长子,为南唐第二位君主。③讟(dú):诽谤。16. 解释下列加点字(1)洎随驾到阙( ) (2)时李景觇而知之(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李景伪署晟为司空( )a.考核 b.签署 c.暂任 d.委任(2)乃大言重进潜畜奸谋( )a.容留 b.怀藏 c.滋生 d.喜爱18. 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王师下广陵/委命下吏b. 议者以晟昔构祸于梁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 责士以死与必去/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 而终以死人之事者/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19. 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每 召 见 饮 之 醇 醴 问 以 江 南 事20. 请把材料一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1.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将孙晟列入《死事传》的原因。(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游钓台记郑日奎①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②台东西跨,石铁色,陡起江干。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疎疎罗植,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③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甚佳,试之良然,□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不及矣。返坐舟中,细择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若何?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④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②卧游五岳,孙兴公③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有删节)【注】①严先生:名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即位,帝命访求,他勉强而至,后在富春山隐居,年八十余死。②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南阳人。晚年病居江陵,将所游山水画于壁上,曰“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③孙兴公:东晋名士,名绰,字兴公,太原人,居会稽。《游天台山赋》自序云:“……余所以驰神运思,昼詠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22. 最适合填入第③段“□”处的选项是( )a. 乃 b. 盖 c. 以 d. 而23. 下列选项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不及游而目游之”和“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而”的用法一样。b. “快矣哉,是游乎”和“嗟乎,义士!”“何以汝为见”的句式一样。c. 第②段钓台山水描写“岸然”“严冷”“欲飞起”仿佛沐浴了严子陵的高士节操。d. 作者以“群山趋列”“秀静如文”等传神的实景描写表现严子陵的精神。24. 请把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5. 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三、写作70分26. 完成作文。一条小鱼对另一条年老的鱼说:“我很想去大海。”“大海?”年老的鱼说,“你就在海里呢!”小鱼很惊讶:“可是这里只有水啊!”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对此的理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一、积累应用(15分)1. 按要求填空。(1)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书愤》)(2)_________________,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3)《屈原列传》中评价《小雅》的艺术风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五代史伶官传序》)(5)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燕歌行》)【答案】 ①. 镜中衰鬓已先斑 ②.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 《小雅》怨诽而不乱 ④. 及仇雠已灭 ⑤. 旌旆逶迤碣石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鬓、斑、饶、诽、雠、旌、旆、逶、迤。2. 解释加点词。(1)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2)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五代史伶官传序》)(5)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墨子兼爱下》)【答案】(1)嫉妒 (2)使……肥沃 (3)弱点 (4)绳索 (5)务必,努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害:嫉妒。句意: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2)膏:使……肥沃。句意:白白地拿身体给荒野做肥料。(3)弊:弱点。句意: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4)组:绳索。句意: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5)务:务必,努力。句意:所以君子不如审慎对待兼而努力实行它。3. 按要求选择。(1)以下文字最可能选自( )广义相对论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表面上这个理论很宏伟,只要几个简单的假定就能得到宇宙的一般特点,包括光线弯曲和大爆炸本身,所有这些都已进行测量,精度令人吃惊。如果在早期宇宙中人为插进一个宇宙常数,甚至膨胀问题也能得到解释。这些解答给我们有关宇宙诞生和死亡的最令人信服的预测。a. 科普书籍 b. 论文摘要 c. 调查报告 d. 科创大赛成果推介(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面对文字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去主体的中介感,把文字作品和听者置于脑后,会破坏朗读的审美价值,反而丧失了创作初衷的积极意义。①不应忽视听者、自我陶醉,而应由己达人、声情并茂②不应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应力求正确、竭尽所能③不应无视韵律追求“自然”,而应捕捉韵味、讲求波澜④不应只凭感觉望文生义,而应强化感受、引发感情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③①【答案】(1)a (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字判断文本类型的能力。a.“科普书籍”是科学普及性质的书籍,其目标是将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和实用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b.“论文摘要”具有内容的客观性、高度的概括性、语言的简明性等特点,短小精悍概括作品内容。c.“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d.“科创大赛成果推介”是对某项科创成果进行说明、介绍。(1)此段文字的论题是“广义相对论”,属于科学理论;(2)从“广义相对论像一匹特洛伊木马”可知,运用比喻,文字更富有趣味性;(3)从“这些解答给我们有关宇宙诞生和死亡的最令人信服的预测”中运用“我们”这一称呼可知,它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因此属于科普书籍。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面对文字作品”应该先“力求正确”,然后追求“强化感受”,再“捕捉韵味”,最后“由己达人”。这是具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的。所以填②④③。从“失去主体的中介感,把文字作品和听者置于脑后”可知,最后一空应该和听众相关,所以填①。所以填写②④③①。故选d。二、阅读65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写道,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狼与狼一样,总是处于斗争关系之中。他还认为,斗争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竞争,第二种是猜疑,第三种是荣誉。第一种原因是为了求利,第二种是为了安全,第三种是为了求名誉。这三种都是利己的,霍布斯相信人类利己的本能构成了真实的人性。②人性的自私与争斗无限制地膨胀,结果是自然状态成为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这种战争状态使人的生存无法稳定。霍布斯说,“最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之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和短寿”。霍布斯政治科学的出发点,是对人性之恶的实际观察。他认为,个人受到一种奇特动力的驱使,“我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力欲。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蜀,希望获得比现已取得的快乐还要更大的快乐,也不是他不满足于一般的权势,而是因为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也保不住”。③正是因为人有这样的生存恐惧,所以需要有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来对恶形成遏制的力量,那就是“国家”,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国家这个利维坦是掌握在“一群人”手里的最高权力。再能干的国王、元首、总统,也不可能一个人来进行统治,他必须要有一帮人跟他一起来统治,霍布斯称这样的“一群人”构成的“像一个人”的国家为利维坦。④利维坦是希伯来圣经里的一个怪物,原型可能来自鲸及鳄鱼。“利维坦”一词在希伯来语中,有着“扭曲”“漩涡”的含义。利维坦是一头蛮横到足以与撒旦相提并论的强大怪兽和恶魔。霍布斯用利维坦来比喻国家,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国家是个残暴的怪物,不要指望它成为什么仁慈爱民的政府。但是,如果利维坦是恶的话,那是必要的恶,没有利维坦,人民会遭受更大、更多的灾难。必须要有利维坦,完全是因为人自己天性邪恶的缘故。⑤人天性自私、贪婪、暴力、恃强凌弱、弱肉强食,总是在对他人造成武力威胁。霍布斯认为,用武力来遏制他人的武力威胁,“这并没有超出他的自我保全所要求的限度,一般是允许的”。但是,有的强徒会超出这个限度,“以自己在这种征服中的权势为乐;那么其他那些本来乐于安分守己、不愿以侵略扩张其权势的人,他们也不能长期地单纯只靠防卫而生存下去”。所以他们就会寻找一个可以制服这些强徒的权威,以契约的形式赋予这个权威最高的,绝对的权力,它就叫“主权者”。主权者不受前人的法律制约,也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制约,因为不可能想象还有个凌驾于主权者之上的权力。不确保主权者的绝对权力,国家就会陷入动乱。这是绝对专制权力的正当性所在。主权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言论监督等广泛的权力,而且因为主权不可分割,权分则国分,国分则不国,所以主权者也无权转让自己的权力。这样的规定其实已经人为地创造了一个凌驾于所有人、所有权力之上的权力。⑥霍布斯认识到对主权者赋予如此广泛、绝对的权限所带来的风险,但他更在意没有主权者的危险。a.像这样一种无限的权力,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但缺乏这种权力的后果,却是人人长久相互为战,更比这坏多了。b.霍布斯认为,在绝对权威(也就是权力)被滥用与因为缺乏权威而失序之间,必须做出两害取其轻的选择。c.无论是将最高权力授予一个统治者,还是授予一些贵族,或者授予民众大会中的许多人,它都是人们能想像得到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d.他的选择是,就算权威很霸道,甚至非正义,也比因缺乏权威而不稳定和不安全要强。这样一种两难选择困境经常成为人们虽不满意现有秩序,但还是不得不默默忍受的一个原因。⑦霍布斯理想的君主国是专制的,他虽然不反对民主国家,但对民主国家的结果怀有恐惧。在他的想象中,民主国家似乎与相互为战的自然状态最为接近。民主的那一套理念在霍布斯的学说中是不被信任的。在可选择的有限的政体范围内,他把最符合他政治理念的君主制度列为首选。在今天的许多读者看来,虽然霍布斯的价值观念、哲学基础早已不属于旧阶级的阵营,但他得出的明确专制主张却是他学说的最大的遗憾之处。(有删改)4. 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5. 根据文意,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霍布斯不认可民主制度,但也不反对民主制度。b. 霍布斯认为造成人无休止的权力欲的原因主要是内心的贪婪和不满足。c. 霍布斯要建立绝对权威的国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与民众的生存需求是相符合的。d. 为避免民众用武力遏制他人威胁的局面,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可制服这些恶行的权威。6.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成立的一项是( )a. 霍布斯虽然认为君主制符合他的政治理念,但他并不认为君主制是绝对完美的。b. 民众经常认为缺乏权威而造成的失序比一个令人不满的权威更可怕。c. 主权者的权力是契约授予的,所以主权者无权转让自己权力。d. 用“利维坦”来命名国家,是因为在霍布斯观念中国家具有恶的属性。7. 小明在阅读第⑥段时,发现a.b.c.d.四个句子顺序已被打乱,但他无法复原。请你帮小明排出正确的语序,并向他解释这样排列的理由。8. 请用卢梭对人的天性的主张,反驳本文中霍布斯对国家权力正当性的观点。【答案】4. 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 5. c 6. c 7. 划线句的前文意思是主权者被赋予广泛、绝对权限会给没有主权者带来危险且先谈权限后谈危险,故应在前文之后紧接ca两句;划线句的后文意思是人们尽管不满现有秩序但还会默默忍受的原因是两难选择困境,与之衔接的前文应是谈如何选择,故b句应在划线部分的最后,由此可知正确的语序是cadb。 8. 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怜悯,使人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人也因之能保全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这样人就不会产生生存恐惧,就不需要有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来对恶形成遏制的力量——国家,国家的权力也就没有了其正当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根据“所以需要有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来对恶形成遏制的力量,那就是“国家”,这就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国家这个利维坦是掌握在“一群人”手里的最高权力”可知,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掌握国家权力的“一群人”比作掌握了“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的一个人,故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霍布斯不认可民主制度,但也不反对民主制度”错,根据“他虽然不反对民主国家,但对民主国家的结果怀有恐惧”可知,张冠李戴,题干用“民主制度”替代了“民主国家”。b.“原因主要是内心的贪婪和不满足”错,根据“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并不永远是人们得陇望蜀,……,而是因为他不事多求就会连现有的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也保不住”可知,“内心的贪婪和不满足”并不是“造成人无休止的权力欲”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想保住“权势以及取得美好生活的手段”。d.“为避免民众用武力遏制他人威胁的局面”错,根据“但是,有的强徒会超出这个限度”“所以他们就会寻找一个可以制服这些强徒的权威,以契约的形式赋予这个权威最高的,绝对的权力”可知,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可制服这些恶行的权威的原因是有的强徒会超出自我保全所要求的限度。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主权者的权力是契约授予的,所以主权者无权转让自己权力”错,根据“主权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言论监督等广泛的权力,而且因为主权不可分割,权分则国分,国分则不国,所以主权者也无权转让自己的权力”可知,主权者无权转让自己权力的原因是主权者享有广泛权力及主权不可分割,而不是因为“主权者的权力是契约授予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段落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本段采用的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本段首先提出主权者被赋予广泛、绝对权限会给没有主权者带来危险,之后分析广泛、绝对权限会无限到何种程度,再指出没有这种无限的权力会有更坏的结果,进而引出霍布斯会选择权威,然后揭示霍布斯之所以选择权威的原因是“两害取其轻”,最后得出人们尽管不满现有秩序但还会默默忍受的原因是两难选择困境的结论,由此可知正确的语序是cad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卢梭对人的天性的主张:人的天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有着怜悯的本性。霍布斯认为国家权力正当性的理由:人的天性是恶的,每个人的自私与争斗都会无限制地膨胀,使每个人对每个人的产生战争让每个人有了生存恐惧,于是便需要有一个以恶制恶的超然力量来对恶形成遏制的力量——国家,则国家便理所当然地拥有绝对权力。以卢梭的人的天性是善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人的天性并非是恶的,这样霍布斯所认为的国家权力正当性就失去了其产生的基础。(二)(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夜归人(美)爱伦•坡①年轻的妇人静静地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声音。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铮亮的窗玻璃上。②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③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做丈夫的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④“为什么呢?”⑤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⑥“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⑦“好的,我答应。”她说。⑧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前门。⑨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⑩“是谁在外边?”她喝道。⑪“我是伤兵,大雪天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⑫“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⑬“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⑭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⑮“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夜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⑯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的,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⑰“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⑱“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⑲“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⑳“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㉑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起了他的手枪。㉒“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㉓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㉔“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㉕“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选自《世界经典微型小说》)9.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 丈夫临走时告诫妻子千万不要离开屋子和不许让任何人进来,表现了丈夫的细心和对妻子的深切关爱。b. 小说中年轻妇人的丈夫是一位重要人物,虽然他在作品中只露了一次面,但他的影子在小说中随处可见。c. 年轻的妇人想到请伤兵帮忙,告诉他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表明此时伤兵已经赢得了她的信任。d. 小说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10. 这篇小说多次写到雪,请分析其作用。11. 第⑮段的两处画线句体现的妇人形象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进行赏析。12. 小说最后“妇人”发现自己杀死的强盗是丈夫,但伤兵问她“认识这个人吗?”时,她却说“从没见过!”,你认为这一意料之外的结尾是否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9. b 10. ①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烘托“妇人”丈夫走后感受到的孤寂、惶恐;③表现“妇人”对丈夫的牵挂;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妇人”照顾伤兵情节的叙写),表现“妇人”的善良;⑤增强“妇人”黑夜一枪撂倒蒙面强盗这一情节的真实性。 11. 不矛盾。雪夜之中,年轻妇人没有遵从丈夫临走时的叮嘱,最终让伤兵进屋休息。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年轻妇人的善良,同时也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 12. ①“妇人”难以接受入室抢劫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的事实。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入室抢劫,“妇人”对他很失望,也感到很陌生。②“妇人”第一次看清丈夫邪恶的面孔——她万万没想到丈夫嘱咐自己别让人进来,特意将有用的枪及火药筒带走而留下一支空枪,是为了伪造抢劫案以侵吞税款。③“妇人”心地善良,而善良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说“从没见过”符合她精神上与入室抢劫的丈夫彻底决裂的心理。【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表现了丈夫的细心和对妻子的深切关爱”错,丈夫临走时的告诫,事实上为后文他回家行窃作了铺垫。c.“表明此时伤兵已经赢得了她的信任”错,年轻妇人请伤兵帮忙,是因为当时情景恨危急,告诉伤兵家中有钱也是因为情急之下未加思索。d.“主要借助人物对话和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错。这篇文章主要靠“年轻妇人让陌生伤兵进屋休息”和“强盗入室抢劫”等突发事件来推动情节发展。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①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文章开篇“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由原文“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铮亮的窗玻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可知,年轻妇人一个人在风雪夜中,什么也看不见,既渲染了恐怖气氛,同时也烘托人物心情,让年轻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③大雪使年轻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从而引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对自己怀有身孕情况的介绍。④由原文“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可知,风雪让伤兵不能再支撑下去,因而才会敲门求助,而妇人也因为风雪太大不忍心看伤兵死在门前,才让伤兵进屋,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妇人”的善良。⑤由原文“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可知,雪的反光让妇人开枪瞄准很迅速,也增强了“妇人”黑夜一枪撂倒蒙面强盗这一情节的真实性。【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第⑮段的两处画线句体现的妇人形象不矛盾。因为家里藏有大量的钱,丈夫出门前嘱咐年轻妇人,“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所以一开始,年轻妇人不让伤兵进来。这句话的作用是照应上文,表现了妇人的为难。然而,雪夜之中,在伤兵不断地求助下,年轻妇人没有遵从丈夫临走时的叮嘱,最终让求助的伤兵进屋,并且“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夜餐给他吃”“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张床”,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年轻妇人的善良,同时也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妇人”难以接受入室抢劫的人就是自己的丈夫的事实。文章刚开始,她本来十分思念丈夫,渴望丈夫留在家里。但文章结尾,她却发现打算来抢劫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丈夫,自己深爱的丈夫竟然入室抢劫,“妇人”对他很失望,也感到很陌生。②“妇人”第一次看清丈夫邪恶的面孔——她万万没想到丈夫嘱咐自己别让人进来,特意将有用的枪及火药筒带走而留下一支空枪,是为了伪造抢劫案以侵吞税款。她对丈夫的爱顿时化为伤心失望,这种情况下不肯承认他是自己的丈夫,也是正常心理。③“妇人”心地善良,而善良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她坚决地说出这句话,也表明她已经彻底摆脱自己对丈夫的精神依赖,与丈夫彻底断裂关系,符合她精神上与入室抢劫的丈夫彻底决裂的心理。(三)(8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青玉案①【宋】•黄公度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裛②残别袖燕支雨,谩③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注】①这首词是在词人召赴临安、离开泉州幕府时所作。清·陈廷焯《云韶集》曰:按《词综》云,公等第后为赵忠简所器,秦桧颇衔之,及召赴行在,随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故寓意此词,盖去就早定矣。②裛:通“浥”,沾湿。③谩mán:欺骗。13. 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不适宜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a. 《复堂词录》 b. 《新题乐府集》c. 《精选古今诗馀醉》 d. 《词林纪事》14. 下列选项中,最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 笔力清健,极体物浏亮之致。(俞陛云《两宋词释》)b. 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李慈铭《越缦堂诗话》)c. 考功所立,不在文字。余于乐章窥之,文字之中,所立寓焉。(曾丰《知稼翁词集序》)d. 至寓议论于协律宫,犹觉激昂慷慨,读之色舞。(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15. 有评论者认为,这一首伤别离之作。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答案】13. b 14. c 15. 不是伤离别之作。(1)整首词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2)词人清晨对于邻鸡的不满,其实也暗喻着对于朝廷上秦桧势力的不满,对于邻鸡的责备也流露出词人对于秦桧势力的怨恨。而其后对于鸿雁的责备,也同样出于此理。(3)曲折笔意写来,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乐府诗在形式上具有规整押韵的特点,表现为五言或七言。此题是一首词,不是乐府诗。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从注释“及召赴行在,随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故寓意此词,盖去就早定矣”可知,词人预感到前途不妙,本词借伤别离抒发对前路的担忧。所以本词的亮点在于“文字之中,所立寓焉”。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以伤离别抒积忧之情。一腔忠贞、满腹愤闷,化作别情离恨。(1)从“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和“随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可知,词人并不愿自己去临安那政治斗争险恶的地方,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的痛苦,实则是在变相地表达词人对秦桧的不满。(2)“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的意思是,想请归鸿捎去我的思念,但是(冷漠无情的)鸿雁却不肯停留,展翅渐飞渐远。诗人对于鸿雁的责备流露出词人对于秦桧势力的怨恨,婉而多讽。(四)(16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材料一①孙晟,本名凤。性阴贼,好奸谋。少为道士,工诗,于庐山简寂观画唐诗人贾岛像,悬于屋壁,以礼事之。观主以为妖妄,执杖驱出之,大为时所嗤。改儒服,谒唐庄宗于镇州,授秘书省著作郎。天成初,朱守殷据夷门叛,时晟为幕宾,赞成其事。是时晟常擐①甲露刃,以十数骑自随,巡行于市,多所屠害,人为之切齿。城陷,朱氏被诛,晟乃匿迹更名,弃其妻子,亡命于陈、宋间。会同恶者送之过淮,吴人方纳叛亡,即以伪官授之。晟亦微有词翰,李昪②伪尊杨溥为让皇之册文,即晟之词也,故江南尤重之。②显德三年春,王师下广陵,江左惊窘,李景伪署晟为司空,令奉贡于行在,世宗遣右常侍刘悦伴之,赐与甚厚。洎随驾到阙,舍于都亭驿,礼遇殊优。每召见饮之醇醴问以江南事,晟但言“吴畏陛下之神武,唯以北面为求,保无二也。”先是,张永德守下蔡,素与李重进不协,每宴将校,多暴其短。一日,永德乘醉,乃大言重进潜畜奸谋,当时将校无不惊骇,由是人情大扰。时李景觇而知之,因令人蜡书遗重进,劝为不轨,重进以其蜡书进呈,世宗览之,皆斥讟③反间之言。世宗怒晟前言失实,因急召侍卫都虞侯韩通令收晟下狱,与其从者百余人皆诛之。翌日,宰臣上谒,世宗亲谕之,始知其事实。议者以晟昔构祸于梁民,今伏法于狱,报应之道,岂徒然哉!③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报之。及将下狱,世宗令近臣问以江南可取之状,晟默然不对。临刑之际,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以死谢。”遂伏诛。(节选自《旧五代史·周书·列传第十一》)材料二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焉。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作《死事传》。(节选自《新五代史·死事传序》)【注】:①擐:穿着。②李昪,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后文李景(即李璟)为李昪长子,为南唐第二位君主。③讟(dú):诽谤。16. 解释下列加点字。(1)洎随驾到阙( ) (2)时李景觇而知之(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李景伪署晟为司空( )a.考核 b.签署 c.暂任 d.委任(2)乃大言重进潜畜奸谋( )a.容留 b.怀藏 c.滋生 d.喜爱18. 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王师下广陵/委命下吏b. 议者以晟昔构祸于梁民/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 责士以死与必去/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 而终以死人之事者/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19. 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每 召 见 饮 之 醇 醴 问 以 江 南 事20. 请把材料一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21.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将孙晟列入《死事传》原因。【答案】16. ①. 到……之时,等到 ②. 侦查,观察 17. (1)d(2)b 18. c 19. 每召见/饮之醇醴/问以江南事 20. (很多人)被(他)杀害,汴州人民因此切齿痛恨他。 21. ①自开平年间到显德年间,能全节的,少有人在;而忠人之事,享人之禄,不顾及国家存亡,并以此为荣者,不可胜数。正是由此,欧阳修才在五代中找寻那些开始没有高尚节操,但最终还能为国家而牺牲的人,为他们写下了《死事传》。②孙晟具有死节之士的果决,合乎欧阳修的选人标准,故孙晟被列入《死事传》。【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洎:到,等到。句意:等到随世宗到京城。(2)觇:侦查,观察。句意:这时李景侦查并知道这件事。【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署:暂任。句意:李景任命孙晟担任司空一职。故选d。(2)畜:怀藏。句意:于是大讲李重进暗藏奸计。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没有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补上省略成分为“委命(于)下吏”。句意:后周军队攻下广陵。/(百越的君主)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秦王朝的下级官吏掌握。b.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梁民”作后置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构祸”,正常语序为“议者以晟昔于梁民构祸”;/被动句,“于”表被动,被。句意:议论的人认为孙晟从前给梁代百姓造成祸乱。/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沉溺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c.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以死与必去”作后置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责士”,正常语序为“以死与必去责士”;/介宾短语“于九国之师”作后置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抗”,正常语序为“非于九国之师抗也”。句意:(如果)用死和辞官来要求士大夫。/(贬谪戍守的队伍)无法和战国群雄九国的军队抗衡。d.没有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留在汉”作后置定语修饰“匈奴使”。正常语序应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者匈奴使”。句意:但是最终能为国家而牺牲的人。/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送回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每次召见,用美酒招待他,问他有关南唐的情况。“每”作状语,“召见”作谓语,宾语省略了,应在“召见”后断开;“问”作谓语,“以江南事”作后置状语,应在“问以江南事”前后断开。【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屠害”,被杀害;“为之”,因此;“切齿”,痛恨。【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材料二可知:自开平年间到显德,五十三年间经历五代。其间能全节的,少有人在;忠人之事,享人之禄,不顾及国家存亡,并且以此为荣者,不可胜数。正是由此,欧阳修才在五代中找寻得到全节之士三人。那些开始没有高尚的节操,但最终还是能为国家而牺牲的人,找到十五位,写下了《死事传》。(2)根据材料一“晟性慷慨,常感李景之厚遇,誓死以报之。及将下狱,世宗令近臣问以江南可取之状,晟默然不对。临刑之际,整其衣冠,南望金陵再拜而言曰:‘臣以死谢。’遂伏诛。”概括为:孙晟感念李景的厚遇,誓死要报答他。下狱时,世宗令人询问南唐有关情况,孙晟默然不答。临刑时,他表示以死谢君王。孙晟具有死节之士的果决,合乎欧阳修说的“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的标准,故孙晟被列入《死事传》。参考译文:材料一:孙晟,本名孙凤。性情阴险狠毒,爱行奸计。小时当道士,擅长作诗,在庐山简寂道观时,画唐朝诗人贾岛的像,挂在屋内墙上,以礼节侍奉他。观主以为孙晟荒谬反常,用棍子将他赶走,非常被当时的人嗤笑。他穿上儒士服饰,到镇州拜见唐庄宗,被授任秘书省著作郎。天成初年,朱守殷占据夷门反叛,当时孙晟是他的幕僚,帮助他反叛。这个时候孙晟经常身穿战甲手执兵刃,领着十几位骑兵随行,在街市上巡行,很多人被他杀害,汴州人民因此切齿痛恨他。夷门被攻陷后,朱守殷被诛杀,孙晟于是隐姓埋名,丢下妻子儿女,逃往陈州、宋州一带。恰逢同党把他送过淮河,吴国正在招降纳叛,于是授他官职。孙晟也略有文采,李景尊杨溥为让皇的册文,就是孙晟所做,所以南唐特别看重他。显德三年(956),后周军队攻下广陵,江东惊惧危急,李景任命孙晟担任司空一职,令他到世宗所在地奉上贡物。世宗派右常侍刘悦陪同他,赐给他丰厚的财物。等到随世宗到京城,在都亭驿住宿,礼遇特别优厚。每次召见,用美酒招待他,问他有关南唐的情况,孙晟仅说:“南唐害怕陛下的英武,只想割让江北求和,准保没有二心。”在此之前,张永德驻守下蔡,一向与李重进不和,每次宴请将校,大多揭露他的短处。一天,张永德乘着醉酒,于是大讲李重进暗藏奸计,当时将校无不惊骇,因而人心大乱。这时李景侦查并知道这件事,于是派人用蜡丸包着密信送给李重进,劝他造反。李重进把蜡丸包着的密信交给世宗,世宗看信,都是挑拨诽谤反间的言语。世宗愤怒孙晟以前的话不真实,于是急召侍卫都虞候韩通,令他逮捕孙晟入狱,随从他的一百多人都被诛杀。第二天,宰相来拜见,世宗亲自告诉他,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议论的人认为孙晟从前给梁代百姓造成祸乱,现在在狱中伏法,报应的说法,难道能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吗?孙晟性情慷慨,总是感念李景的厚遇,誓死要报答他。当他将要下狱时,世宗令亲近的臣子询问他图取南唐的有关情况,孙晟默然不答。临刑之时,端正自己的衣冠,向南遥望金陵再拜而言:“臣仅能以死告罪于君王。”于是被诛。(节选自《旧五代史·周书·列传第十一》)材料二:啊!从(后梁)开平元年一直到(后周)显德七年,前后共计五十三年,而天下已更迭了五个朝代。士大夫不幸而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想要保全自己的节操而不从属二主,本来就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死和辞官来要求士大夫,那么天下就没有官吏了。但是当时的风俗习惯,就把苟且偷生和不辞官视作理所当然了。所以我对于那些为所服务的朝廷而死去的臣子们,要选出一些来(作传)。有德行的人对于他人,(往往)把成全他人的好事作为快乐,而不强求他人都很完美。更何况死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我在五代(的臣民中),找到的能完全保全节操的人只有三位罢了。那些开始没有高尚的节操,但最终还是能为国家而牺牲的人,找到了十五位,写下了《死事传》。(节选自《新五代史·死事传序》)(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游钓台记郑日奎①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藉先生以传,心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②台东西跨,石铁色,陡起江干。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疎疎罗植,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③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甚佳,试之良然,□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不及矣。返坐舟中,细择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微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若何?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④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②卧游五岳,孙兴公③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有删节)【注】①严先生:名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即位,帝命访求,他勉强而至,后在富春山隐居,年八十余死。②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南阳人。晚年病居江陵,将所游山水画于壁上,曰“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③孙兴公:东晋名士,名绰,字兴公,太原人,居会稽。《游天台山赋》自序云:“……余所以驰神运思,昼詠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22. 最适合填入第③段“□”处的选项是( )a. 乃 b. 盖 c. 以 d. 而23. 下列选项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不及游而目游之”和“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而”的用法一样。b. “快矣哉,是游乎”和“嗟乎,义士!”“何以汝为见”的句式一样。c. 第②段钓台山水描写“岸然”“严冷”“欲飞起”仿佛沐浴了严子陵的高士节操。d. 作者以“群山趋列”“秀静如文”等传神的实景描写表现严子陵的精神。24. 请把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5. 请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22. b 23. c 24. 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 25. 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并没有登钓台游览,而是通过想象来描写景物,所以这句话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意为: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这大概就是陆羽所品尝的十九泉吧。所以本处需要填表示推测的词语,而“盖”可以表示推测。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以及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a.“用法一样”错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句意:于是我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b.“句式一样”错误。“主谓倒装;/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句意:这次游玩真快乐啊!/啊,苏武真是一位义士。/我为什么要见你?d.“实景描写”错误。由原文“惝恍间,如舍舟登陆……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可知,本处并没有离船登岸,是作者的一种想象,为虚写。故选c。 【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微”,假如没有;“虽然”,虽然这样;“盍”,通“何”,何不。【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句意: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这是一篇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通过想象,描写生动如画的景物。所以这句话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参考译文:游钓台记郑日奎①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想到富春江、桐江的许多山水是靠先生的名声得以传布的,心中好奇,很想能到那里游览一下,以为快事。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②两台东西对峙,石铁色,耸立在江边。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崖边的草木也显现出性情超俗,冷然不可狎的神态。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③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这大概就是陆羽所品尝的十九泉吧,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细细寻究山峰的起止,山间小路出没的形态。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像文臣那样秀静,有的像武将那样雄奇挺拔,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想得有些困倦,倚靠着几案,而空濛水滴的形状,最后与魂魄往来,于是都是以梦游。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四周的景物,如何奇特?”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④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私下里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三、写作70分26. 完成作文。一条小鱼对另一条年老的鱼说:“我很想去大海。”“大海?”年老的鱼说,“你就在海里呢!”小鱼很惊讶:“可是这里只有水啊!”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对此的理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通过小鱼与年老鱼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我们常常身处自己所追求的环境中,却由于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而未能察觉。小鱼想要去大海,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身处大海之中,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有时会因为盲目和无知而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这里的“大海”可能是目标、理想,也可能是亲情、友情,也可能是温暖、善良等等。因而材料启发人们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认知能力,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换个角度说,小鱼对大海的渴望,实际上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然而,它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其实已经满足了它的需求。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人们在追求梦想时,如何面对内心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当小鱼在意识到自己就在大海中后,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新的认识和珍惜,从而鼓励人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和事,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认真做好当下的事,努力过好眼前的生活。写作时学生可以从材料中的对话出发,先明确立意,比如:学会珍惜与感恩。第一部分:阐述珍惜的意义。一条小鱼渴望大海,却未察觉自己已然身处其中。这种盲目和无知,不正是我们有时面对生活的写照吗?因而我们要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来说明珍惜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故事来增强说服力。第二部分:分析感恩的价值。可以讨论感恩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样,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名人故事来支持这一观点。第三部分:结合材料,阐述小鱼在意识到自己就在大海中后,可能会如何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环境。这部分可以发挥想象,将小鱼的故事与珍惜与感恩的主题相结合,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结尾总结全文,强调珍惜与感恩的重要性。可以写:“正如小鱼在意识到自己就在大海中后,开始珍惜和感恩自己的生活环境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分美好,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和事。因为,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立意:1.不让盲目和无知遮蔽了双眼。2.平衡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3.珍惜拥有,感恩当下。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