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5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版)-云顶国际集团

标签:
精品解析文字版答案
切换试卷
2024-06-12
| 2份
| 15页
| 786人阅读
| 6人下载
2024年上海卷历史卷学科等级考试试题免责声明:试题来自网络,非官方渠道,学科网不对真实性负责,请自行鉴别1. 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单选)(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单选)( )a. 宣政院 b. 市舶司 c. 中书省 d. 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双选)( )a. 外部需求 b. 军事扩张 c. 技术传播 d. 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单选)a. 工厂制度的确定 b. 资本主义的垄断c. 手工工坊的发展 d. 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双选)( )a.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b.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c.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重构 d.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如何理解瓷器全球流动中的文化交流。2 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11世纪以后,商业贸易复兴驱动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一)商业贸易复兴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将下列“史事”与“结果”相匹配。(填涂字母)史事结果 (1)城市自治 a.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文艺复兴 b.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3)宗教改革 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王权强化 (4)商业革命 d.奠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5)启蒙运动 e.出现独立民族教会并助力资本主义成长 (6)资产阶级革命 f.引发欧洲商业格局的重大变化(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2)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或为“有地产的穷人”。“有地产的穷人”意指________。(双选)( )a. 农民失去地产 b. 土地贵族贫困c. 穷人获得土地 d. 教会财富贬值(3)财富向新兴阶层转移,促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财富观念。概括下列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待财富的。材料一:圣·伯尔拿曾说:“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圣·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因此,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苏]古列维奇《中世纪的文化范畴》材料二:波焦·布拉乔列尼说:“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王挺之等《欧洲文艺复兴》材料三: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都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同时也呈现出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________。(双选)( )a. 贸易中心的转移 b. 货币、信贷的出现c.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d. 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5)西欧社会实现转型的标志有________。(双选)( )a. 理念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上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 政治上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 d. 经济上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6)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____。(单选)( )a.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 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 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3. 历史认识的时间尺度时间是历史的维度,亦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之伸缩,或用于定位事件,或用于解释历史,或用于评价历史。下面以“晚清教育改革”为例,探究时间尺度在历史认识中的功能和意义。材料一:因海疆多事,曾经奉有谕旨,广召奇才异能之士,迄无成效。……不得已议奏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新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总理各国事务奕䜣等片》1867年(1)材料一的时间具有什么功能?对理解晚清教育改革有何意义?材料二:窃维今日中国亟图自强,自必以育才兴学为要综。……近人至以学校之多寡,觇(察看)国政之盛衰,非无因也。——管学大臣孙家鼐《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奏折》1898年材料三:谨将《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毕业学生考试专章、奖励专章暨各项学堂章程分别缮写成册,并开列章程名目次序清单,恭呈预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订学堂章程折》1904年材料四:宣统二年(1910)教育之状况,全国各种学校共52650所,中有师范与实业学堂:学生数1625534人,教员89766人,职员95800人;教育机关69处。——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2)综合材料一、二、三、四,时间尺度由点到线,在功能上发生了何种变化?这对认识晚清教育改革有何价值?(3)归纳下列三则材料对晚清教育改革评价的差异,并运用时间尺度分析其原因。 ①清代举办新式教育源于“国变患深”……这种被动的保守的态度实在是清末政府中人的特色,和民国时代自动的积极的态度大不相同。——何炳松《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1931年 ②教育的改革……二千余年的私家教育与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从此告终……启发了更多的时代观念,增进了更多人的爱国思想,认为现状必须改造,因之向往于革命或立宪运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钢》1974年 ③(癸卯学制)体现了清末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型到近代社会,社会组织结构性质也从封建组织结构转型为近代国家组织结构。——杨天平《晚清教育宗旨史论》2001年4. 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材料一: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权力运作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皇帝支配、中央官僚行政、地方官僚行政三个部分。与权力运作过程相关联的官僚自身管理机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肃、公文流通和胥吏幕僚四个方面。——李治安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材料二:御史台,学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大事则廷辨(朝堂案议),小事则奏弹(上奏、弹劾)。——(元)脱脱《宋史》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唐)杜佑《通典》材料四:因时制治,设刑宪(法律)以为之防,欲使愚者知惧而善者获宁,传所谓(古人云)狱者(刑罚)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辟生者也。——(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1)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有________。(双选)( )a. 井田制全面推广 b. 宗法血缘关系不断巩固c. 贵族等级分封制逐渐解体 d. 君主权力逐步加强(2)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②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纠察官邪”,对“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法律与教化在传统国家治理中作用。(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上海卷历史卷学科等级考试试题免责声明:试题来自网络,非官方渠道,学科网不对真实性负责,请自行鉴别1. 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单选)( )a. 秦汉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单选)( )a. 宣政院 b. 市舶司 c. 中书省 d. 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双选)( )a. 外部需求 b. 军事扩张 c. 技术传播 d. 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单选)a. 工厂制度的确定 b. 资本主义的垄断c. 手工工坊的发展 d. 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双选)( )a.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b.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c.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重构 d.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如何理解瓷器全球流动中的文化交流。【答案】(1)d (2) ①. a ②. b ③. c (3)d (4)ad (5)a (6)ac (7)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古代瓷器输出不仅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瓷器作为文化交流载体和媒介,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中国瓷器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且出现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现象,西方学习中国瓷器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想象和重构,推动文化发展。中国也借鉴了西方文化,丰富中国瓷器文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五大名窑,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项正确;其余选项时间均不符合,排除abc项。故选d项。【小问2详解】(1)本题是填空题。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图中a路线符合经由中亚传入大食国。(2)郑和出使西洋,经由海路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他出使的路线是b路线。(3)16世纪上半期新航路开辟,葡萄牙人经过新航路运输该批瓷器,路线应是c路线。【小问3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4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784年,清朝当时已经设立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因此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是广州十三行,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及全国宗教事务的机构,排除a项;市舶司是宋朝时期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项;中书省是中央行政机关,不负责管理对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小问4详解】本题是双项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地图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瓷器外传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瓷器技术精湛,领先世界,西方国家由于社会需求较大,因此中国瓷器远销海外,ad项正确;中国古代没有通过军事扩张来销售瓷器,中国对外交往以和平交往为主,排除b项;瓷器在传播过程中也把技术传播到海外,c项因果颠倒,排除c项。故选ad项。【小问5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流水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a项正确;资本主义垄断产生之前,已经出现流水作业,排除b项;手工工坊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排除c项;殖民活动兴起不会提高生产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小问6详解】本题是双项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与西方。根据材料“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甚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己的趣味和风尚”,可知,这是在西方不了解的中国情况下,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对中国的想象,对中国文化的重构,ac正确;从材料一可知,这是对中国瓷器文化的重构,不是传承,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西文化相互借鉴,没有体现冲突,排除d项。故选ac项。【小问7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与西方。据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古代瓷器输出不仅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瓷器作为文化交流载体和媒介,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中国瓷器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且出现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现象,西方学习中国瓷器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想象和重构,推动文化发展。根据材料二“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可知,中国也借鉴了西方文化,丰富中国瓷器文化。2. 商业贸易与西欧社会转型11世纪以后,商业贸易复兴驱动一系列历史事件发生,推动了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型。(一)商业贸易复兴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动力,催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将下列“史事”与“结果”相匹配。(填涂字母)史事结果 (1)城市自治 a.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文艺复兴 b.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3)宗教改革 c.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王权强化 (4)商业革命 d.奠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5)启蒙运动 e.出现独立民族教会并助力资本主义成长 (6)资产阶级革命 f.引发欧洲商业格局的重大变化(二)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2)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或为“有地产的穷人”。“有地产的穷人”意指________。(双选)( )a. 农民失去地产 b. 土地贵族贫困c. 穷人获得土地 d. 教会财富贬值(3)财富向新兴阶层转移,促成了与传统不同的财富观念。概括下列三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视角看待财富的。材料一:圣·伯尔拿曾说:“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圣·托马斯阿奎那指出:“因此,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苏]古列维奇《中世纪的文化范畴》材料二:波焦·布拉乔列尼说:“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王挺之等《欧洲文艺复兴》材料三: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都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4)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同时也呈现出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________。(双选)( )a. 贸易中心的转移 b. 货币、信贷的出现c.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d. 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5)西欧社会实现转型的标志有________。(双选)( )a. 理念上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上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c. 政治上体现人民主权的原则 d. 经济上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6)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____。(单选)( )a.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 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 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答案】(1)(1)与 c;(2)与 a;(3)与e;(4)与 f;(5)与 d;(6)与 b (2)bd (3)材料一是从中世纪教会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二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材料三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财富的。 (4)ac (5)bc (6)b【解析】【小问1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从中世纪中期西欧城市自治运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王权的加强。因此,(1)与c匹配。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以来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借宣扬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的思想解放运动,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2)与a匹配。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宗教改革倡导创立民族教会和因信称义的思想,推动了民族教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3)与e匹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出现商业革命,欧洲商业格局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4)与f匹配。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主权在民等政治理论,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5)与d匹配。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因此(6)与b匹配。【小问2详解】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12、13世纪(西欧)。据材料“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级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农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富裕农民和工商业市民阶层兴起和发展,他们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冲击了传统的封建领主。因此“有产的穷人”是指土地贵族的穷困。中世纪教会拥有大量土地,也受到新的经营方式的冲击,教会财富贬值,bd项正确;材料是讽喻有产的穷人,他们是传统的封建领主,而不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排除a项。故选bd项。【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一“《中世纪的文化范畴》”可知,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一“你只有蔑视现世的财富,才能在天堂成为一个富有者”“甘愿贫穷是人们达到完美的爱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条件”可知,主张蔑视现世的财富,赞美和坚守贫穷是获得上帝拯救的条件。教会主张禁欲主义,材料一是从中世纪教会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根据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可知时空是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根据材料二“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贪婪没有违背天性,恰恰相反,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就像我们与生俱来的其他欲望一样”结合所学可知,肯定人们追求财富的渴望,金钱是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就是肯定人追求现世的生活,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因此材料二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待财富的。根据材料三“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可知,时空是18世纪欧洲。据材料三“他是贫或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结合所学可知,他主张劳动是获得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亚当·斯密是经济学家。因此材料三是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待财富。【小问4详解】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早期(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及欧洲对外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商业格局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市场等。ac项正确;货币、信贷的出现是在古代欧洲出现,排除b项;d项是二战后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ac项。【小问5详解】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时空是近代(西欧)。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人民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的统治,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逐渐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同时,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和法国颁布《人权宣言》,在经济上保障了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因此,bc项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而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排除a项;d项是二战后欧洲国家事实宏观调整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c项。【小问6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西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但是贫富分化加剧,激化社会矛盾,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权利而展开斗争。b项正确;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二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排除c项。故选b项。3. 历史认识的时间尺度时间是历史的维度,亦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之伸缩,或用于定位事件,或用于解释历史,或用于评价历史。下面以“晚清教育改革”为例,探究时间尺度在历史认识中的功能和意义。材料一:因海疆多事,曾经奉有谕旨,广召奇才异能之士,迄无成效。……不得已议奏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新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总理各国事务奕䜣等片》1867年(1)材料一时间具有什么功能?对理解晚清教育改革有何意义?材料二:窃维今日中国亟图自强,自必以育才兴学为要综。……近人至以学校之多寡,觇(察看)国政之盛衰,非无因也。——管学大臣孙家鼐《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奏折》1898年材料三:谨将《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毕业学生考试专章、奖励专章暨各项学堂章程分别缮写成册,并开列章程名目次序清单,恭呈预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订学堂章程折》1904年材料四:宣统二年(1910)教育之状况,全国各种学校共52650所,中有师范与实业学堂:学生数1625534人,教员89766人,职员95800人;教育机关69处。——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2)综合材料一、二、三、四,时间尺度由点到线,在功能上发生了何种变化?这对认识晚清教育改革有何价值?(3)归纳下列三则材料对晚清教育改革评价的差异,并运用时间尺度分析其原因。 ①清代举办新式教育源于“国变患深”……这种被动的保守的态度实在是清末政府中人的特色,和民国时代自动的积极的态度大不相同。——何炳松《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1931年 ②教育的改革……二千余年的私家教育与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从此告终……启发了更多的时代观念,增进了更多人的爱国思想,认为现状必须改造,因之向往于革命或立宪运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钢》1974年 ③(癸卯学制)体现了清末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型到近代社会,社会组织结构性质也从封建组织结构转型为近代国家组织结构。——杨天平《晚清教育宗旨史论》2001年【答案】(1)功能:定位事件;解释历史;评价历史。意义:发挥了解释历史功能,有利于探究晚清教育改革的原因,了解晚清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变化:解释历史的层次逐渐深入,增强了历史研究的全面性;从微观历史向宏观历史转变,历史研究视角更加深入。价值:揭示了晚清教育改革大背景,增强了晚清教育改革历史研究的深度;通过时间线索把握晚清教育改革的大事件,由点及面凸显全面性;运用多个时间的历史史料,增强了对晚清教育改革研究的客观性。 (3)差异:①认为晚清教育改革被动保守,与民国时代的积极态度不同。②认为晚清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革命和立宪运动。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更具有客观性。原因:时间尺度之伸缩,可用于评价历史,三则材料作者依据自身时代体现了不同的评价标准。①作者处于民国时期,对封建王朝持有革命的态度;②作者处于20世纪70年代,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时侧重其进步意义;③作者处于21世纪,历史研究中运用了唯物史观,评价较为客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功能:据材料“时间尺度之伸缩,或用于定位事件,或用于解释历史,或用于评价历史。”可得出时间具有定位事件;解释历史;评价历史的功能。意义:根据材料一“因海疆多事,曾经奉有谕旨,广召奇才异能之士,迄无成效。”“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可得出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知晓时间线索对研究晚清教育改革,发挥了解释历史的功能,有利于探究晚清教育改革的原因,了解晚清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变化:据材料一、二、三、四的时间线索从1867年1898年、1904年到1910年,可得出对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解释层次逐渐深入,增强了历史研究的全面性;从微观历史向宏观历史转变,历史研究视角更加深入。价值:据材料一、二、三、四可知,这种变化对晚清教育改革的历史研究可从研究深度、研究的全面性、研究的客观性等几个角度出发,如揭示了晚清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增强了晚清教育改革历史研究的深度;通过时间线索把握晚清教育改革的大事件,由点及面凸显全面性;运用多个时间的历史史料,增强了晚清教育改革研究的客观性。【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差异:据材料“这种被动的保守的态度实在是清末政府中人的特色。和民国时代自动的积极的态度大不和同。”可得出①认为晚清教育改革被动保守,与民国时代的积极态度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启发了更多的时代观念,增进了更多人的爱国思想,认为现状必须改造,因之向往于革命或立宪运动。”可得出②认为晚清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革命和立宪运动;根据材料“体现了清末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型到近代社会”可得出③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更具有客观性。原因:根据材料可知,时间尺度之伸缩,可用于评价历史,再结合三则材料作者自身所处的不同时代,可得出三则材料作者依据自身时代历史研究的方法,体现了不同的评价标准。①作者处于民国时期,对封建王朝持有革命的态度;②作者处于20世纪70年代,评价晚清教育改革时侧重其进步意义;③作者处于21世纪,历史研究中运用了唯物史观,评价较为客观。4. 传统中国国家治理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材料一: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权力运作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皇帝支配、中央官僚行政、地方官僚行政三个部分。与权力运作过程相关联的官僚自身管理机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肃、公文流通和胥吏幕僚四个方面。——李治安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材料二:御史台,学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大事则廷辨(朝堂案议),小事则奏弹(上奏、弹劾)。——(元)脱脱《宋史》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唐)杜佑《通典》材料四:因时制治,设刑宪(法律)以为之防,欲使愚者知惧而善者获宁,传所谓(古人云)狱者(刑罚)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辟生者也。——(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1)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有________。(双选)( )a. 井田制全面推广 b. 宗法血缘关系不断巩固c. 贵族等级分封制逐渐解体 d. 君主权力逐步加强(2)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②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纠察官邪”,对“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法律与教化在传统国家治理中的作用。(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答案】(1)cd (2)特点:目的是为了整顿吏治,维护统治;监察方式是大事廷辨,小事奏弹;以轻制重。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清明。 (3)教化作用:主要是传递文明礼仪;教化人们的行为;凝聚社会力量。法律作用:主要是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4)论题: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既适应了封建社会国家统治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但后期也阻碍了社会了的进步,不利于社会转型。阐述: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这套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适应了封建社会国家统治的需要,但后期也阻碍了社会了的进步,不利于社会转型。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制度、监察制度、官员管理制度、法律与教化制度等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治,维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古代中国成为领先世界的封建文明。但后期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也成为阻碍社会了的进步,阻碍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使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最终皇权达到顶峰,封建治理模式走向僵化腐朽,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阻碍进步思想的突破,阻碍中外技术的交流,最终阻碍封建社会的转型,使中国落后于西方,逐渐沦为西方世界的附庸,开启近代百年屈辱史。【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可知“古代官僚行政管理”产生时间是战国时期,所以其产生的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解体,君主权力逐渐加强,cd项正确;井田制全面推广和宗法血缘关系不断巩固是贵族政治确立的背景,排除ab项。故选cd项。【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及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御史台,学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可知目的是为了整顿吏治,维护统治;根据材料“大事则廷辨(朝堂案议),小事则奏弹(上奏、弹劾)”可知监察方式是大事廷辨,小事奏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轻制重。作用:根据材料“与权力运作过程相关联的官僚自身管理机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肃、公文流通和胥吏幕僚四个方面”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根据材料“御史台,学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可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吏治清明。【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教化作用:根据材料“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礼以端其俗”可知主要是传递文明礼仪;教化人们的行为;根据材料“立乐以和其心”可知凝聚社会力量。 法律作用:根据材料“欲使愚者知惧而善者获宁”可知主要是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根据材料“禁暴止邪,养育辟生者”可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小问4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分析设问---“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有利有弊,故可拟定论题为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既适应了封建社会国家统治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但后期也阻碍了社会了的进步,不利于社会转型。然后结合材料“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监察制度、法律和教化制度等相关内容以及所学的基础知识论证其适应了封建社会国家统治的需要,促进了社会发展;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其阻碍了社会了的进步,不利于社会转型。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专辑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