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教学设计 2023-云顶国际集团

2024-06-11
| 6页
| 38人阅读
| 0人下载
普通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词作的内容,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美景,掌握词作中使用到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虽遭遇人生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超拔高洁的人格和旷达的胸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三、教学过程导入杜甫眼中的洞庭湖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而在孟浩然的眼里,洞庭湖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首《念奴娇·过洞庭》。题解 《念奴娇·过洞庭》1. 念奴娇:词牌名,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2. 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四、知人论世张孝祥穿越到现代,为实现自身价值,请你做他的助手,帮忙发布新词《念奴娇·过洞庭》。配图《于湖居士文集》《泾川帖》1.给张孝祥立人设:最会作词的状元郎、陶渊明粉丝、书法家、为岳飞鸣冤的勇士2.前提检测作者简介: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 安国 ,号 于湖居士 ,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 南宋 著名爱国词人、书法家。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写作背景: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又遭到毁谤而罢官,再次经历了仕途的险恶。他七月由桂林北归,一路泛湘江,过衡阳,登衡山祝融峰,自长沙经湘阴,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平湖秋月之夜,诱发了词人的“勃然诗兴”,使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五、初读感悟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配朗读视频。请各位小助手结合本词内容设计本词宣传海报,你会选择哪些关键词?意象:洞庭青草、风色、玉鉴琼田、扁舟、素月、明河(展示4个洞庭湖图片)2.设定直播流程 吟诵本词 分享创作心路历程学生集体朗读本词3. 分享创作心路历程 洞庭青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过洞庭》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营造了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环境氛围4.三问三解自问自解“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1 从秋月写到秋水。2 双关手法:词人巧妙地将星月辉映,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3 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洁情怀。互问合解“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讨论,讨论结果代表板书)1 用典:“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2 双关:“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再问深解结合词作,简要概括词人表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表露出对洞庭景色的喜爱;②表露出自己高洁的品质;3 表露出超然物外、不恋官场的旷达。六、课堂检测【对比阅读】 此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写到洞庭湖,诗人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请简要分析。不一样①杜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②张词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胸怀和豪迈气概,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旷达的气度。七、课堂小结上阕着重写景: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阕着重抒情: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澄澈”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八、课堂反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九、课后作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罢官北归,时近中秋,途经洞庭,写下这首描摹洞庭月色词,营造出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垠的艺术意境。b. “更无一点风色”,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与其说实写湖面的平静,不如说是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c. “着我扁舟一叶”,扁舟附着于万顷碧波,充溢着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透露出词人隐遁江湖的心境。d. “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穹地壤之间空明澄澈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答案:c(主要是表现词人广阔浩荡的心境,并非“隐遁江湖”。)十、板书设计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心会——物我相融 天人合一景物特点——静 开阔 澄澈(物境)诗人品性——平静 心胸开阔 肝胆冰雪(心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