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云顶国际集团
2024-04-23
|
28页
|
1508人阅读
|
14人下载
精品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分析这首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思维发展:体会这首诗所抒发情感。
文化传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
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这幅对联说的是谁?
知人论世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多抒写家愁国恨(如《春望》《登高》)、壮志难酬(如《蜀相》)、忧国忧民之情】。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兴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说的是谁?
后人吟咏诸葛亮及其表的诗词示例: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明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武侯祠楹联)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6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亮庙时所作。当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困穷。
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稷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原诗呈现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思考: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
修辞:1、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2、记叙与描写结合。第一句是记叙,“柏森森”用的是描写。
情感: ①“森森”,是形容柏树的高大而茂密。
②“柏森森”一词,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表达追奉先人时的崇敬之感。
③ 柏树象征坚贞、挺拔、坚韧,以它的高大茂密的来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照着台阶
悦耳的声音,
这里指鸟鸣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步骤:释字义(绘景象)、点手法、析作用。
炼字/诗眼
揣摩语言 确定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寂寞和感伤
寄寓
冷清寂寥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自
空
——独自
——白白地,徒然
意境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比较理解
映阶碧草尽春色,
隔叶黄鹂皆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①“自”“空”二字 。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
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却无人欣赏;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
③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 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景的漠视和对武侯诸葛亮的敬仰。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
释字义
绘景象/析句义
点手法
悟情感/析作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