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主观题答题宝典-云顶国际集团

2023-10-26
| 15页
| 320人阅读
| 24人下载
教辅
吉林丽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进店逛逛
2024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主观题答题宝典 文学即人学,小说是为了表现人们的生活反映社会环境,分析小说主要从形象、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效果、语言特色、小说风格七个维度着手,阅读小说时要注意关注标题,行文线索以及思考小说的主题。 形象篇 【真题引领】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8.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①内容上,“人”“牛”和“犁”的组合,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农耕田园图画。 ②形式上,句式整齐,具有音韵和谐统一的节奏感。 ③手法上,“人”“牛”和“犁”的形象相互映衬,彼此相依,浑然一体;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完整和谐的农耕世界,反映出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景和情相谐相生,融为一体。  9.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①牛和犁没有回答德贵的提问,显示出德贵内心的孤独。 ②德贵不怕失败,坚持耕种,显示出他的执着和坚定,也体现出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知识构建】 一、人物形象 1.人物形象的特点:外在(身份、地位、职业) 内在(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2.塑造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 a.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描摩人物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 ③有趣的语言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b.外貌(肖像描写): ①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 ②显示人物的职业、身份。 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暗示人物的心理特征,表达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⑤为下文…作铺垫。 c.动作、细节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①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②表现人物品质,使人物形象更立体。 ③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突出对人性批判的主题。 ④串联起故事情节,使情节具有整体性。 e.神态描写 f.运用修辞手法。如:她像细脚零丁的圆规。 g.漫画式夸张。如:《套中人》。 (2)侧面描写 a.对比衬托(通过他人的对话、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b.物象衬托 c.景物烘托或特定场景烘托 d.史料佐证 e.文人诗词文章里的评价 (3)点面结合:注重群像刻画,突出人物个性。 (4)情节反转刻画人物。如《变色龙》。 g.通过梦境虚幻的景象,衬托人物的追求或者内心的落差。 3.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 主人公:①反映某个群体的特点、生存状况。 ②凸显主题,或赞颂品格或引发人们的思考与关注。 ③人物的艺术价值带给人们的启示。 次要人物:①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 ②与主人公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③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小说内容。 ④折射社会环境,反映社会现实。 ⑤揭示主题。 ⑥塑造次要人物自身的形象。 4.人物名称的含义 ①表层含义:字面意思。 ②深层含义:结合人物形象 主旨。 5.造成小说悲剧的根源 ①性格根源。②社会环境的束缚。③命运根源。 6.把逝去的历史人物与现实人物交织起来写的作用 ①逝去的人代表历史,现实的人代表现在,历史与现实相交织,使小说内涵丰富厚重。 ②两个人物有共同之处,交织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如后继有人…… 7.文中没有出现人物的名字,只用孩子、父亲、母亲等名称代替的原因 ①孩子、父母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增加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具有普道意义。 ②用孩子、父母亲代替名字,突出人物间的关系,凸显主题。 8.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 正面:力践诺言,一诺千金,善良热心,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认真细致,热爱生活,坚强隐忍、顾全大局,勤劳肯干,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理性冷静,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俏皮可爱…… 反面:阴险狠毒、残忍自私、缺乏责位感,没有担当,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攻于心计,恩将仇报…… 9.多次对人物进行刻画的作用(动作、笑) ①暗示人物心理。 ②塑造人物形象。 10.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何做到真实可信 ①人物描写真实自然,符合身份、年龄、职业特点。 ②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前后情节安排符合逻辑发展。 ③环境描写反映现实。环境描写符合现实中的环境状况。 11.“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概念 “圆形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往往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人感到意外;“扁平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前后的表现不令人信服。 二、事物形象 1.小说中多次写到某物象的作用 ①物象是人物身份的象征,烘托人物形象。 ②展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 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运用比喻或者象征的手法,给小说增加……的色彩,蕴含了……的主题。 ⑤突出了小说主题,表现……的社会生活,展现作者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如《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中三次描写,既体现白釉黑花罐端庄高贵、厚重梦幻的特点,又表达人物的情感。 2.某物象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①以物喻人,借物表现人物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的情感。 ②以小见大,借助物象提出问题,反映社会现象
所属专辑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