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云顶国际集团
2023-06-29
|
7页
|
156人阅读
|
12人下载
教辅
江北新区优课咨询策划小店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归去来兮辞》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并序》的“序”一散体叙事,“辞”以骈体抒情,二者相得益彰。“辞”的部分是阅读的重点。作者反复铺陈、连续咏叹,抒写自己回归田园、重返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自我与世俗、生命与自然的思考。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感受其骈偶押韵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文体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结合背景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重点语句的艺术手法,感受本文中诗人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赏析重点语句的艺术手法,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诗人向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桃花源。这位诗人就是陶渊明,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个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受贵族家庭的影响和儒家学说的熏陶,在少年时他就立下了“大济苍生”的壮志,可黑暗的现实将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写下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周国平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1. 走进作者
陶渊明(365~427)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他是中国“田园诗人之祖”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一生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他逐渐认清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田园。
第二年,家乡遭焚,他的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道家思想,后来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2. 背景探寻
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没有出来做官。当时郡里一位督邮(能够在太守面前说好话)来彭泽县巡视,要求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3. 回顾作品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任务二:解读题目,诵读课文
1. 解读题目
本文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部分说明了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辞”部分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愉快的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
2. 文体知识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体裁特点
①两句为一组,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②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
辞与赋的区别
①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特点还是保持了下来。
②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3. 观看视频朗读课文
任务三:分析文本,赏析手法
参考翻译:
我家境贫困,仅靠耕田植桑不能供给自己生活。(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常常没有余粮,(又)没有什么维持生计的本领。亲戚朋友大多劝我出去做个县丞、县尉(一类的官),我(因而)没了忧虑(却)有了(做官的)念头,想求取官职却苦于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外地的职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我贫苦(就把我推荐了去),于是我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当时战乱还没有平息,(我)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而彭泽离家乡只有百里,官田的收获也足够酿酒之用,于是我就求做彭泽的官职。没过
相关资源
示范课
由于学科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 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学科网,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